导入数据...
...
协会邮箱:scgxhq88888@sina.com
创新后勤管理机制,落实高校劳动教育培养
[四川省高校后勤协会]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0年8月12日
  查看:1402
  来源: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课实施探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新时代青年学生在拼搏奋斗、勇于创新的过程中实现个人梦想、怀有家国情怀、肩负时代使命。特结合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通过创新高校后勤管理机制,落实高校劳动教育培养。

  一、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本次大会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具有深刻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对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弘扬劳动精神,传承良好的民族文化

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对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等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通过劳动课堂树立科学、正确的劳动观,是大学生在社会中发展的重要指南。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加之家长的宠爱,从小接受的教育基本是以学习知识为主,只要学习好,成绩考的好,生活自理和劳动习惯的培养相对弱化。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人才市场也更倾向于高、新技术人才,大学的教育也倾向于理论知识、新的专业技能的教学和培养,缺少劳动教育培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对体力劳动认识不足,存在抵触基层劳动职业的现象。当前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就是高校,高校在引领大学生对劳动形成正确认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该考虑如何培养他们对劳动的热爱之情,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劳动所独具的精神与魅力,充分认识到职业不分高低贵贱,懂得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明白劳动最光荣,劳动最高尚,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在不同时期弘扬中华民族的劳动精神,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会议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讲究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结合,而劳动是将大学生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具体的劳动能够让大学生拥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从而更好的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大学生在有形的实践中实现无形的教育,以最自然的形态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在劳动中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创新型、智慧型人才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现状上看,高校的劳动教育更应强调对创新型人才、智慧型人才的培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需要一种敢于创新、勇于开拓、善于实践的智慧型劳模”,表明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劳动的本质是对一切知识的生产和应用,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智慧型人才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的劳动教育应与时俱进,更加侧重知识的创新和应用。

二、新时期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课的实施路径

(一) 重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劳动观

目前很多大学都没有设置单独的劳动课,而主要是在思政课中体现劳动教育的内容。然而由于思政课涵盖的内容广而重要,因此劳动教育在其中的占比有限,且难以落实。因此,需要加大劳动教育在日常思政以及专业课中的比重,利用专业课程和辅导员日常思政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比较符合当前各校校情的途径。一方面,将劳动教育内容涵盖到所有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当中,使课堂不再单纯灌输知识,而是以全方位培养人为目的,将课程内容与劳动教育相结合。通过把成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劳动理论结合大学生实际,开展趣味知识竞赛、座谈交流、师生互动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辅导员除了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辅导等工作外,还需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日常学生管理中。通过主题班会、班级活动、个别谈话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打扫校园、教学楼和宿舍等是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让学生从校园劳动做起,接受劳动教育,以及“劳动即生活”的教育理念,使其正确认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相互支持关系,尊重不同职业的辛勤劳动者,培养热爱劳动、努力工作的劳动情怀。

(二)开放后勤,为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条件

习总书记在《意见》中提出“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要求“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在高校的后勤工作中,有着大量的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的机会,学校完全可以开放后勤,充分利用高校后勤中大量的劳动教育机会,自然将劳动教育与高校后勤融为一体。

1.在后勤工作中开展学生劳动实践工作

高校后勤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能,在高校劳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后勤不仅服务于广大师生,而且还给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体验劳动的机会。校园环境建设中的校园绿化、保洁等工作不存在安全隐患,其中室内外卫生、绿化地清除白色垃圾、杂物、拔除杂草等工作可以由学生完成。让学生在校园内感受劳动,接受劳动教育。同时,作为校园美化、优化建设的参与者,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一份责任感和荣辱感。

2.学生劳动实践落实办法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学院(系)为单位实行分区包干制,各学院(系)可结合教学计划安排,在课程学习、学生考试、重要活动、寒暑假以及法定节假日之外,分层分类,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在每学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并成立监督、检查、落实机构,为劳动教育有序、有效、高质落实提供保障。另外,根据高校实际情况,也可以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与社会有关部门、社团等共建劳动教育基地,满足学生劳动教育要求。

3.学生劳动与后勤管理的有机融合

为更好的将学生劳动和后勤管理工作有机融合起来,学校法定假日、重大活动、考试期间及寒暑假期间学生无法承担的劳动任务可以由后勤人员负责。同时,为有效落实学生劳动实践教育以及激励现有后勤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学校可以划拨专用经费作为学生劳动活动奖励、员工加班及部分临时事务的支出。

通过高校后勤管理机制的创新,既解决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问题,又贯彻落实了高校开源节流的办学要求。一方面,劳动包含在高校后勤事务中,特别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使大学生在日常的“真实”的劳动中接受充分而有力的劳动教育,即锻炼了劳动能力,又磨练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后勤管理节约了办学经费,同时也解决了高校后勤用工难的问题。

(三)制定相关考核标准,形成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学分管理机制

1.制定劳动教育考评机制

制定劳动相关考核制度是高校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保证。对高校劳动教育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估,需要相关部门自上而下决策、贯彻和实施。首先,在高校内部应设立相关的劳动教育管理和评估小组,建议由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后勤处、教务处联合制定标准及量化考评办法,同时,要注意考核制度和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立足于学生实际,在平时的劳动教育实践课中注意不同专业学生的诉求,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其次,要对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具体包括学生对基本劳动知识的熟悉程度、对劳动的认同度、劳动信念内化度、劳动行为与内在要求的一致性等,让高校的劳动教育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效能。最后,相关的劳动考核标准既要有相关的量化标准,又要注意学生劳动态度、所取得的劳动成效方面的质的检验。

2.将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机制

根据教育部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立德树人的要求,以及团中央关于建立大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建议,从劳动教育体系建设的角度做好顶层设计。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新时代精神,厘清“劳动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设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的劳动教育内容,以及各项目的学分设置和执行要求;制定劳动教育课程指导大纲,根据实际需要,明确劳动实践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安全防护等劳动教育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才有历史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从中深刻揭示了劳动时代价值。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就是要培养新时期青年所具备的基本劳动技能、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素质。既要让学生懂得在劳动实践中挥洒汗水、激发创新灵感,积极为国家发展献智献力;也要让学生懂得在各行各业中,只要踏实努力、勇于上进,同样会有劳动成就感。因此,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保障高校劳动实践课的深入、扎实落实。

参考文献

 (1)郭聪聪 张全辉.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几点思考[J].知识经济, 2019,(011).

 (2)闫新科.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路径探析[J].改革与开发,2019(07).

(3) 袁超.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智库时代,2019(26).

(4)张晓报.反思高校后勤社会化:从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谈起[DB/OL],2020-05-20.


【编辑:作者: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康杰,吴瑶】